编者按:与奋斗者同行,与时代共振。民营经济是城市发展的活力之源,更是聊城这片沃土上不可或缺的成长基因。从“江北水城”的商贸传统,到新时代的产业升级,聊城民营企业始终以韧性与创新,书写着属于鲁西大地的奋斗故事。
4月伊始,在聊城临清市烟店镇,春风拂过,路边杨树的新叶在车流中轻轻摆动。作为全国闻名的轴承集散地,烟店镇如同鲜活的市场,每天有数以百万计的轴承从这里发往世界各地。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,烟店镇千余家轴承企业从无到有、从弱到强,已然成为全国轴承产业链最完善、功能最健全的集聚区。山东华工轴承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,正是这一小镇轴承产业的缩影。
走进生产车间,机械设备的轰鸣声回荡在整个空间,张保中总经理站在忙碌的流水线旁,看着一枚枚完成的轴承,感慨万千。他的故事,也是一段从青涩少年到行业领导者的奋斗历程。1998年,当时的他刚小学毕业,带着父亲的拖拉机,开始在集市上出售组装好的轴承套圈。随着市场的成熟,他开办了烟店镇首家轴承商店,这不仅积累了经验,也为后来的企业发展铺平了道路。
2008年,张保中和伙伴共同购置了一台旧磨床和两台二手车床,华工轴承的前身就此成立。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,华工轴承不仅获得“国家高新技术企业”“山东省专精特新企业”等多项荣誉,也见证了烟店镇轴承产业的崛起。
2017年,华工轴承迎来了转机。一场环保“风暴”导致许多企业停产,但同时也促使张保中进一步意识到技术革新的迫切性。他决定重建工厂,借助国家政策和政府支持,华工轴承的新厂房仅用数月就完成。更大的空间,先进的设备,华工轴承掀开了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。
“现在我们引入全自动智能生产线,提高了生产效率,节约了成本。”通过引进国际先进的检测设备,华工轴承的产品误差控制在0.001mm以内,大幅提升了客户的满意度。凭借这些技术创新,华工轴承的产量和质量得到了双重保证。
不甘于现状的张保中,目光投向了新能源及风电市场。他花费近两年时间进行市场调研及设备筹备,成功打入特大型轴承市场,填补了本地的市场空白,确保了华工轴承在技术上的绝对领先。
站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,华工轴承不仅要迎接中国制造的崛起,更要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争夺。通过不断参加各类行业展会,华工轴承最终在2014年成功打开了国际市场,产品远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,外贸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一半还多。这样的成就,张保中也希望能成为更多企业的榜样。
齐心协力的发展,烟店镇结出了丰硕的成果。如今,镇内拥有轴承企业3393家,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7家,这里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轴承专业交易市场,年交易额达到300亿元,占全国市场的1/10。政府与企业的合作,共同创造了这个产业小镇的未来。
展望未来,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数字化转型的推进,烟店轴承产业必将在智能化的浪潮中书写新的篇章。更多的企业将迎接时代的挑战,把握这段历史机遇,结合工匠精神与科技创新,推动行业的全面提升。这条始于乡间小镇的轴承产业链,将继续转动出更精彩的“智造”故事,测试着产业的发展和升级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